【宁波市情】
宁波简称甬,位于浙江省东北部,是计划单列市、副省级城市。2022年,全市常住人口961.8万人,实现生产总值15704.3亿元。宁波是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,全国工商联《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》显示,宁波位列全国第五,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。
水美则鱼肥,土沃则稻香,环境优则企业强。
宁波敢闯敢试,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创新实践,全面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,让宁波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、企业发展的沃土、投资兴业的宝地、现代治理的范本。
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。今年上半年,宁波平均每天诞生190家企业。宁波现有114家A股上市企业,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49家。
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办事群众为什么少
网上办集成办
自助办就近办
8月9日上午,在宁波市鄞州区政务服务中心,一楼大厅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办事热度、人流量、车流量、等候时长分布等数据。
到这里办事的人不多,各个服务区没有排长队的现象。但是,这里去年一共办理了560多万件业务,平均每天办15000多件,效率相当高。工作人员介绍,高效率得益于宁波市政务信息系统集约建设、互联互通、协同联动,提供了便捷的办事渠道:
网上办。宁波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率高达97.9%,好评率99.9%。132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,20个事项实现长三角“一网通办”。
集成办。宁波大力推行“一件事一次办”,通过数智赋能,推进流程再造,推出52项具有宁波特色的“一件事”。比如“出生一件事”,宁波人生完小孩,可以在医院一次性办理户籍、社保卡等业务,办完后邮寄到家。再如“身后一件事”,市民去世后,家属可以一次性办理户口注销、社保卡注销等业务。
自助办。政务服务中心设有自助服务终端,镇、社区设有自助服务终端,交通枢纽、核心商圈等人流密集场所也设有自助服务终端。全市已部署自助服务终端657台,可办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480项。
就近办。宁波在镇(街道)设有公共事务服务中心,在村(社区)设有党群服务中心,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涉及民生的高频事项。
上门办。对年纪大、行动不便的群众,基层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,办理老年优待证等事项。
宁波市不动产交易中心设在宁波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,这里看不到熙熙攘攘、人声鼎沸的场景,现场办事的市民寥寥。
不动产交易中心副主任徐财江介绍,宁波市从去年9月开始办理二手房“带押过户”,探索出一条安全高效的路子,实现“一件事一次办”,大部分业务在银行办理,不动产交易中心在后台审核,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办完。截至目前,宁波市已办理二手房“带押过户”3000多单,涉及资金40亿元,解决了不少民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。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,宁波“带押过户”业务已经从二手房拓展到企业不动产。
宁波市委改革办改革一处处长潘海洋介绍,宁波市上半年重点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“一件事”改革,系统集成前期论证决策、获得土地、项目立项、项目设计审查、施工许可等20个“一件事”,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53项精简至93项,企业投资项目办理时间压缩至47个工作日以内。
潘海洋说,宁波市政务服务正从规范化、便利化向增值化延伸,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。最近,宁波引进一家企业,由于污染问题无法通过环评,工作人员介绍了国外一种新型生产线,在不降低生产效率的前提下解决了污染问题,收到了良好效果。
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为什么多
分类分级建库
动态跟踪培育
2022年,宁波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家,累计83家,居全国城市第一位;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01家,累计283家,居全国城市第四位。
宁波市经信局综合处处长刘尚海介绍,宁波为解决产业链、供应链“卡脖子”问题,探索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集成培育之道。
宁波出台《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方案(2020-2025)》,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的目标。
宁波推动资源、服务向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聚集,对成功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的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、100万元奖励,对成功上市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分别给予200万元、100万元奖励。据统计,宁波每年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发展的资金在10亿元以上。
宁波建立分类分级、动态跟踪的“专精特新”、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,形成高新技术企业——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——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——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。动态遴选、储备一批掌握核心技术、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中小企业,建立培育库,目前入库企业超过1500家。对照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创建标准,加强全流程辅导培训,提高创建成功率。
宁波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,202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20家,累计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13家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.05万家,27家企业入选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。
宁波支持“创二代”、留学生、科技人员等群体创新创业,培育“专精特新”苗子。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,成功培育出江丰电子、激智科技、长阳科技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。
8月5日,宁波举办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授牌仪式,余姚市三力信电磁阀有限公司在授牌名单中。2019年,余姚市对特定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五位,且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的企业进行排摸,三力信电磁阀有限公司入选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培育库。此后,总经理顾国云的微信里,常有人社、税务等部门工作人员及时为其解读各类最新政策。在市场驱动和政策服务双向发力下,公司主营的高性能电磁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%,排名第一。
企业满意度为什么高
拓宽投诉渠道
加大监督力度
企业对营商环境不满意,想投诉又怕打击报复,怎么办?
企业遇到涉及营商环境的疑难、复杂问题,找不到部门反映,怎么办?
2021年9月,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在市检察院挂牌成立,是全国第一家整合纪委监委、检察院、司法局相关投诉监督职能的机构,也是全国第一家营商环境投诉监督机构。截至2022年11月,宁波市10个区(县、市)均已完成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建设。
宁波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姚红文介绍,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开辟了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“第二通道”,改变了企业遇到矛盾纠纷只能打官司的“单途径”局面。
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是一个一站式解决政企矛盾纠纷的平台,从线索接收、分析研判、登记受理、案件分流、协调办理、结果反馈到案件回访,全程留痕,形成闭环。
为保护投诉人,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向被投诉部门移送办理事项时,对投诉人的相关信息及材料进行技术处理,办理结果由中心向投诉人反馈,投诉人和被投诉部门全程不直接联系。如果市场主体不便投诉,或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,可以由商会或行业协会代为投诉。
对重大、紧急、疑难、复杂投诉事项,中心负责召集各相关部门开会,集体商议、协调解决。
2022年8月,某公司投诉:宁波市中级法院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时,实施诉讼保全,冻结了公司所有账户上的1400余万元,以及61万美元,导致无法正常生产经营。公司提出调整保全措施,愿以价值6000万元的厂房及土地提供担保,但法院未作解封裁定。
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研讨后,认为公司调整保全措施的诉求合理,第一时间将案件移交检察院。检察机关从快办理,4个工作日完成案件审查,向中级法院发出检察建议。中级法院多次与当事人沟通,在5个工作日后作出裁定,同意解封公司名下3个银行账户,仅冻结1个银行账户,公司经营得以正常运转。
截至5月底,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共办理市场主体各类投诉558件,回访满意率在98%以上。
宁波的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体系有效改变了企业维权摸不到门、找不准门,遇到旋转门、碰到玻璃门等问题,获评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战案例。
营商环境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目前,宁波市正对标世界银行最新标准,一项一项找差距、一项一项抓提升,以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为基本遵循,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,让企业轻装上阵,让经营主体预期更稳、信心更足、活力更强。
记者手记
敢啃“硬骨头”
宁波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“一号改革工程”,由市委改革办统筹推进。推进过程中,敢于直面问题,创造性地解决问题,比如成立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,“带押过户”业务从二手房拓展到企业不动产等,啃的都是“硬骨头”。
船到中流浪更急、人到半山路更陡。在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过程中,一些难点、堵点等深层次、系统性的问题渐趋显露,也需要更为深入、更为具体、更具创造性的改革。
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,需要以“用户思维”改进政务服务,全面实行目录清单管理,推行“清单之外无证明”“清单之外无审批”“大厅之外无审批”“平台之外无审批”。
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,需要大力推广集成办、集约办、容缺办、智慧办、精准办,全面打响“宛美”政务服务品牌。
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,需要健全审管衔接机制,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,切实把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降到最低。
改革需要责任和担当,需要魄力和能力,需要政府部门自我加压、自我倒逼甚至自找麻烦,敢于刀刃向内做“手术”。